帮助中心
您所在的位置: 江西企业网 > 资讯中心 > 江西报道 > 2012年度宜春十大新闻
2012年度宜春十大新闻
http://www.617w.com 2025/1/28 17:08:02 点击率:67

 1.经济社会赶超发展有新突破

  财政总收入跨越两百亿大关,增幅居全省前列

  2012年,全市上下齐心协力,扎实苦干,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。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250亿元,增长11%;财政总收入实际完成200.4亿元,增长34.3%,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2.4亿元,增长43.4%;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20亿元,增长30.8%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0亿元,增长15.7%,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2户,净增64户。进位赶超取得新成果,经济发展实现“一突破、四跨越、七靠前”: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两千亿元;财政总收入、地方财政收入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、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跨越两百亿、百亿、五百亿、千亿大关;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速、工业用电总量、中石化成品油销量增幅、外贸出口增幅、新增贷款及增幅均居全省前列。2012年9月,全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流动现场会在我市举行。

  2.项目建设成效喜人

  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个数居全省第一,锂电新能源产业进一步壮大

  2012年,以“主攻重大项目、推进产业升级”活动为抓手,打响项目建设“夏季大会战”,开展“三千干部进企业、助推决战五百亿”帮扶活动,坚持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,适时到县(市、区)和部门召开现场办公会,解决项目用地、资金等难题240多个,促进了一大批项目快签约、快落地、快投产。全年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170个,项目个数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一,其中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48个;成功包装项目118个,争取省级用地指标3.5万亩;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95个,10亿元以上项目40个。锂电新能源产业进一步壮大,共签约项目88个,其中进资、动工或投产企业62家,实际进资59.4亿元。

  3.县域经济实力增强

  财政总收入超过10亿元的县(市、区)达到8个,企业上市取得突破

  2012年,我市县域经济保持强劲发展势头,县域经济实力增强,财政总收入超过10亿元的县(市、区)达到8个,丰城蝉联“县域经济百强县市”,居全国第93位,比上年前移4位;樟树被评为“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大活力县市”并荣登榜首。奉新工业园区被命名为“中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”。企业上市工作取得新突破,宜丰万国矿业成功在香港上市,袁州英龙橡胶在天津股权交易所上市交易,成为我省首批在“新三板”上市的企业。

  4.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

  粮食收购总量居全省第一,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至222家

  2012年,全市粮食播种面积930.8万亩,总产400.4万吨,实现粮食生产“九连丰”,收购总量居全省第一,荣获“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”称号,丰城、高安、樟树再次获得“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”称号。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,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至222家,其中国家级6家、省级65家。农民专业合作社突破2000家,其中省级示范社65家。万载获批“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”。袁州等6县(市、区)被列为“国家油茶产业发展重点示范基地”。宜丰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,靖安、奉新、宜丰和万载被列为“国家示范县”。宜丰荣获“中国林业产业兴林富民示范县”称号。奉新被授予“中国竹产业示范县”称号。丰城富硒有机稻标准示范区荣获“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”称号,高安被定为“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”,靖安白茶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。高安荣获“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市”称号。

  5.城建三年大会战圆满收官

  中心城再次荣膺“国家卫生城市”称号,中心城区面积达60平方公里

  2012年,全市按照“三高”要求,突出抓好“四大一重”,城建三年大会战圆满收官。全市在建项目221个,竣工项目416个,累计完成投资466亿元。城镇化率达44.7%,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。环城南路顺利开工,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248平方公里,其中中心城区60平方公里。2012年,中心城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,再次荣膺“国家卫生城市”称号;成功入选中国“十佳宜居城市”,并荣获“最具幸福感城市”称号。我市荣获全省首个“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”称号,樟树、万载被命名为“省级园林城市”,铜鼓被命名为“省级生态县”,丰城荣获“全国城市管理进步奖”。明月山机场、明月大道、文化之窗、花博园、奉铜高速等项目全面完工;明月大桥、宜春新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、靖安洪屏抽水蓄能电站、杭长铁路客运专线、万宜高速公路、昌樟高速公路改扩建、丰厚一级公路等项目加快推进。

  6.干部作风建设广受好评

  “三进四民”活动成效明显,十八大精神宣讲深入开展

  2012年,在全市开展以建设“幸福社区”为主题的万名干部“进社区、进楼栋、进家门,访民情、解民忧、保民安、帮民富”的“三进四民”活动,活动促使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,社区服务功能得到明显提升,党组织活力得到了明显增强,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,干部对群众的感情明显加深。同时,我市扎实开展“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”活动,组织督查组随机抽查、实地走访、暗访了解等,并积极开展宣传,营造浓厚氛围,取得了良好效果,相关工作在全省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。11月底,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万名干部“进农村、进社区、进企业”集中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活动。《人民日报》、新华社等中央驻赣媒体和省直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集中报道。

  7.民生工程惠及千家万户

  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70%以上,多项工作走在全国、全省前列

  2012年,我市大力实施“十大幸福工程”,加大民生投入,各类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70%以上。多项工作走在全国、全省前列。就业工作连续10年列全省第一,荣获“全国创业先进城市”称号;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,保障水平大幅提高,建成保障性住房12414套、棚户区改造9247套、农村危房改造9100户;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9处,解决40.5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;实施35所城区中小学新建、改扩建工程,新增学位5.4万个;我市被国务院评为全国“两基”工作先进地区;宜春职业技术学院跻身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行列,宜春一中恢复独立办学;宜春市中医院被评为全市首家“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”;全民健身工作走在全省前列;一批涉及就业、就学、就医及文化休闲等完善城市服务功能的项目重点推进。

  8.“好人文化”引领宜春道德风尚

  全市30人荣登中国好人榜,居全省第一

  2012年,市委、市政府始终坚持“两手抓、两手都要硬”的方针,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,持续开展“学英模、树正气、促和谐、谋发展”主题教育活动,努力在全市形成统一指导思想、共同理想信念、强大精神力量和基本道德规范,在当下形成了一种“好人文化”,形成了“江西好人半宜春”的独特风景。2012年全市荣登中国好人榜30人,居全省第一。全市涌现了见义勇为英勇献身的李超、皮祖强,放弃“金饭碗”当起“孩子王”的小学教师曾祥志、朱文君,因拾金不昧而被广大网友誉为“最美爷爷”的易新文等。“好人文化”正引领宜春道德风尚。

  9.月亮文化节和花博会成功举办

  全市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4亿元,明月山景区门票收入突破亿元

  2012年9月,以“宜工宜家·花好月圆”为主题的第六届月亮文化节成功举办;2012年10月,江西省第三届花卉园艺博览交易会圆满举办。月亮文化节和花博会的成功举办,极大地提高了宜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,推进了全市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,全年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达1685万人次,同比增长46.8%;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4亿元,同比增长43.9%;明月山景区跃居全省四大景区之一,门票收入突破亿元;央视“北纬30度中国行”、“城市1对1”、“寻宝”等栏目走进宜春。

  10.各项改革有新拓展

  企业改革工作获全省先进,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

  2012年,我市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扫尾工作有序推进,全市纳入本轮改革的107户七个系统企业改革基本完成,被评为全省先进市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,全市183家乡镇卫生院、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2460个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。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深入实施,政府采购改革完成管采分离。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,完成市采茶歌舞剧院等8个国有艺术院团转企改制。

明月大桥

青龙立交桥

丰城富硒大米喜获丰收

联威锂电新能源生产车间

市民参观花博园热带植物馆

江西宝丰针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

保障房小区 (图片均由本网记者 刘继刚 廖凯 摄)

(来源:宜春新闻网)
热门关键词:奉新 新闻 南昌 资讯 江西 企业资讯 
免责声明: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会员自行提供,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会员负责。中国世纪星网(617w.com)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。
网站介绍 | 江西概况 | 金牌会员 | 常见问题 | 友情链接 | 网站地图 | 联系我们 | HTML地图 | 最新企业 | 最新资讯 | 最新产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