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,共青城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紧紧围绕三年决战工业200亿元的目标,力促产业集群,强化服务措施,加快产业转型升级,积极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,攻坚克难、创新实干,圆满地完成了各项经济指标和工作任务。
2012年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,达到202亿元,同比增长61.8%;实现工业增加值40亿元,同比增长44.6%;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0亿元,同比增长38%。
做强龙头企业,助推产业集群
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,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,必须要有产业集群作支撑。近年来,共青城市依托已初具规模的电子电器、新能源、纺织服装等产业,通过政策扶持,使其不断做大做强,形成自己的产业群。
电子电器产业裂变发展。共青城市通过政策引导、资金扶持和强化服务,支持赛龙通信做优做强,2012年销售收入预计可突破50亿元;挪宝电器稳步发展,2012年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近17亿元。积极举办全省第二届手机产业发展论坛,吸引了摩托罗拉、三星、诺基亚等80多家国内外著名手机制造商和运营商代表出席,共签约摩西手机、和信手机等手机及配套项目11个,总额达60亿元,有力地带动了共青城市手机产业迅速集聚。
通过不懈的努力,共青城市电子电器产业无论是主产品的生产,还是附属行业的配套服务,都有严格而精细的分工,从而降低了因转换生产加工环节而必须付出的成本,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。
与此同时,共青城市有序推进新能源产业和激活纺织服装产业。共晶光伏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近30亿元,并实现试产;顺融科技、巨大实业等新能源项目快速推进;鸭鸭通过扩项增容及市场营销系统建设,产能全面释放,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,全年有望实现销售收入37亿元,回圆、深傲、锦兴等企业也保持稳步增长。
目前,共青城市电子电器、新能源、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日益显现,已初步形成了集群效应,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产业组织形式和载体。
提升服务水平,强化服务措施
过去一年中,工业运行情况如何、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,一直牵动着市主要领导的心。为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,共青城市坚持把加强指导服务作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,全力为工业发展保驾护航。
创新服务方式,当好企业发展的“助手”。积极帮助企业破解用工难题。去年11月份,共青城市组织联合一站、诚鑫织造、天翌光电等20多家企业在九江职业大学举办了大型校园招聘会,招聘了300多位专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;积极搭建融资平台。不断完善政、银、企合作机制,对重大产业项目和科技含量高、市场前景好的项目,邀请银行提前介入,让信贷双方建立良好的信贷关系,发挥该市担保公司的平台作用。先后帮助赛龙通信、锦兴纺织、超群电子等12家企业向银行融资,解决流动资金近10亿元;努力化解矛盾纠纷。协调处理了诚民纺织、国纺纺织、帛圆纱业、宏嘉工贸等多家企业的合同纠纷、劳资纠纷、债务等事件,维护了该市健康的市场环境。
此外,共青城市把准政策方向,积极争资争项。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,及时掌握最新政策信息,并不断完善该市企业电子信息档案,并建立企业项目库,积极做好相关项目申报工作。目前,该市申报的“国家新型工业化纺织服装产业示范基地”、“省级手机产业基地”项目已通过审核。
加强科技创新,转变发展方式
加快工业发展,关键在深化调整,核心是转型升级。为此,多年来共青城市一直在工业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上奋力前进。
共青城市在充分争取各项惠政策的同时,一方面,对于技术含量较高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传统产业技改项目进行财政补贴,鼓励更多的传统产业技改项目上马。另一方面,设立新兴产业专项引导资金,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资金扶持,促进企业做大做强。
科技创新是企业跨越发展的关键所在,也是工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。共青城市以高端化、高新化为目标,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,促进产业转型升级。
2012年,共青城市积极推荐了赛龙通信、挪宝电器2家企业申报了高新技术企业,其中,赛龙通信、挪宝电器双双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。截至目前,该市共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,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在九江各县市区排名第一。尤其是手机产业加速聚集,整机生产和配套企业达40多家,成为“省级手机产业基地”;纺织服装行业国家级品牌达到5个,自主品牌数量占全省70%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