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2020年,江西省协同创新体系更加完善,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.5%,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40%以上,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%,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新跨越,若干重点领域科技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,成为创新型省份。
——摘自江西省2012年10月23日印发的《关于大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的决定》
近年来,科技协同创新成为江西全省上下的共同认识和行动,成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。江西积极推动科技协同创新重大举措的落实,实施了一批科技重大专项,引进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,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,加快江西省经济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,推动全省科学发展、绿色崛起,促进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。
一、要素投入及主要科技产出指标
1、全社会研发经费
2011年,江西省全社会研发(R&D)经费总计96.7529亿元,全社会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为0.83%。
2、全社会研发全时人员数
2011年,江西省全社会研发(R&D)全时人员总计3.7517万人年,每万名就业人员的研发人员数为14.8。
3、专利授权量
2012年1至10月,江西省专利授权量总计6203件;2011年,专利授权量总计5550件,其中发明专利679件,实用新型专利3088件,外观设计专利1783件。
2011年,江西省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0.15件,科技论文数为30849篇。
4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
2012年1至11月,江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1425.84亿元,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0.3%,同比增长21.8%,拉动全省工业增长8.7个百分点,预计全年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8000亿元。
二、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主要指标
1、重大项目
2012年,江西省争取到四项国家863计划项目,分别是先进直升机技术、电离层非相干散射软件雷达的关键技术、连续法生产高纯无水氯化锰关键技术中试研究、硅基高亮绿光LED研发。
2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
截至2012年底,江西省有国家级研发平台9个,其中已建成3个: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国家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、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;在建的6个: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国家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国家水稻工程实验室和国家单糖化学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。[Page]
此外,江西已建成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“江西省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”,已批准、正在组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“江西省核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”。
目前,江西有省级研发平台185个,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75个,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0个。
3、人才队伍建设
2011年,江西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长足发展。新培养院士2人,千人计划5人,国家级百千万工程人选29人,长江学者、百人计划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,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63人,组建99个优势科技创新团队。
4、政策保障
2012年10月23日中共江西省委、省人民政府出台了《关于大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的决定》,《决定》从为协同创新提供良好环境和条件,提出了五大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措施:一是把协同创新摆在优先发展位置;二是完善和落实财税扶持政策;三是加大协同创新金融支持;四是促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;五是培育壮大创新人才队伍。
三、重点领域成果与成效
1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
江西省高新技术产业稳中求进,年均保持30%以上的增速。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一举突破4000亿元大关,达4256.5亿元。
2012年前三季度,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。十大产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207.74亿元,同比增长14.1%,高出全省工业平均水平0.1个百分点,高出全省GDP增幅3.5个百分点,拉动全省工业增长5.2个百分点,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7.0%,占全省工业的35.8%,占全省GDP的13.4%。
分行业看,金属新材料产业完成增加值395.13亿元,占新兴产业的比重为32.7%,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、航空制造、半导体照明、生物及新医药、绿色食品、文化及创意产业同比增速分别为75.9%、21.0%、33.3%、17.7%、21.6%和15.2%,分别高出全省工业平均水平61.9个、7个、19.3个、3.7个、7.6个和1.1个百分点。
2、民生科技领域
开展“十一五”国家科技支撑计划“血吸虫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”、“华东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大宗中药材综合开发技术研究”。
3、技术合同成交额
2011年,江西省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34.32亿元。
4、每万元GDP能耗
2011年,江西省每万元GDP能耗0.819吨标准煤。